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2:03 点击次数:70
三国文2篇
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。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、文学家。《诸葛亮集》为陈寿整理编辑,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、兵书、奏折共二十四篇。《笑林》是三国魏邯郸淳撰写的笑话故事集。
183.诫子书
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《诸葛亮集》
图片
【译文】说到君子的德行,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,以俭朴节约来培养高尚品德。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,不沉潜专一就无法走得更远。说到学习,是依靠静心笃定,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。不努力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,不确定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。放纵怠慢就不能踔厉奋发,急于求成就不能陶情冶性。芳华随时光而飞驰,意志随岁月而消磨。到头来像枯叶一样零落,大多不能融入社会、与时俱进,只能悲哀地守在自己的破屋里,追悔莫及!
【简析】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,却成为历代学子修心养性的训诫。这封家书言简而意丰,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,也是人生阅历的总结。文中三次提到“静”:静以修身,宁静以致远,夫学须静也。静就是内心沉潜安宁,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,或者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安,苏轼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。静可以专心做事,静可以适应各种险恶环境,静可以高度凝炼智慧和精力。它的反面就是险躁,心浮气躁,草率冒失,急于求成。这样往往行险多舛,气结语塞,智虑不纯。讲立志与学识的关系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人的才能来源于勤奋学习,有学识就会产生做大事的志向,志向越高,求知的渴望越迫切。讲到俭约,近似于《道德经》中的“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”讲惜时很有趣,描绘了一幅枯枝落叶图,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。年轻气盛,任意挥霍,芳华易逝,意志消磨,最后只落得悲守穷庐,一事无成。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”,至今影响一代代修身进学的有识之士。
184.汉世老人
汉世有人,年老无子,家富,性俭啬;恶衣蔬食,侵晨而起,侵夜而息,营理产业,聚敛无厌,而不敢自用。或人从之求丐者,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。自堂而出,随步辄减。比至于外,才余半在,闭目以授乞者。寻复嘱云:“我倾家赡shàn君,慎勿他说,复相效而来。”老人俄死,田宅没官,货财充于内帑tǎng矣。《笑林》
图片
【译文】汉朝有个男子,年老还未落着孩子,虽很富裕,却生性俭约吝啬,舍不得多花一分钱。平时穿着简陋,粗茶淡饭,拂晓就劳作,入夜才休息,苦心经营他的产业,钱赚得越多越不满足,越多越不轻易花销。有个老相识得知他的行踪就尾随他,向他开口借钱,他碍于面子实在不好推脱,挪进屋内取了十文钱。从厅堂往外走,边走边把手中的钱抠出来揣在兜里。等到走出门外,钱只剩下了一半,他瞅一眼,心疼得像受了什么刺激,赶紧闭上眼睛,把半拉钱狠心地甩给讨钱的熟人。随即又贴在那人耳根,反复叮嘱说:“我把家产全部给了你,千万保密!以防再有人仿效你来讨钱啊!”老人不久便死了,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,货物钱财充入国库。
【简析】这则笑话没有什么可笑的要素,倒是小说的极好题材。这个吝啬鬼堪与葛朗台比拟,甚至超过那个严监生。动作神情的细节描写做到细腻传神,历历在目。“随步辄减”这个动作是个立体的丑态画图,吝啬的经典样态。他走走停停,一边走一边心疼钱,估量钱的分量,然后不由自主就捡出一枚钱,悄悄藏起来,这是多么滑稽的动作。葛朗台在临终时,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嘴边,他做出一个吓人的动作,企图把十字架抓在手里。只是特定环境下贪婪的灵魂。严监生一息尚存时,努力地从被窝里伸出两个手指头,谁都不解,那么多人衬托,呼之脱出他夫人,才知他不放心两根茎草点灯,也比不上“随步辄减”这四个字的份量。“闭目以授乞者”,多么矛盾,多么痛苦,多么难堪,又多么地孩子气。可爱又可气,可憎又可怜。言简意丰,这就是古汉语的魅力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